月球是空心金属球?新发现或说明“月球是人造物”并非空穴来风

2020-05-12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和地球唯一的卫星,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关于月球的赞美更是不计其数。这个对地球生命繁衍有着重要作用的天体起源一直是个谜。

关于月球的起源目前有好几种假说,但是这些假说都是各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目前科学界关于月球的起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不过不少人根据美国上个世纪“阿波罗登月计划”得到的一系列月球数据和近百年来对月球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月球是个空心球,是远古文明或者外星高级文明的“造物”,而史前文明或外星文明曾经在那里生活过。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因为“阿波罗计划”的时候发现月球的密度很小,再加上当时科学家在月球放了一个地震仪,通过地震仪检测到月球也有“地震”,地震时间甚至长达数个小时。

因此不少科学家也开始怀疑月球实际上是空心的,比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尤里博士就曾表示,月球之所以密度这么低其原因就可能是因为月球是空心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则认为,如果一个天体是自然生成的,那么就不可能是空心的,所以他怀疑月球很可能是个“造物”。

当然,目前主流学说研究并未承认这个假说。不过,最近刊登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行星 》上,来自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可能给这个假说提供了一些证明。

罗德岛布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撞击月表的小行星,不论大小,其撞击产生的撞击坑深度至多在2万米左右,也就是20公里左右。

而之前的研究表明,月球的地壳因为数十亿年的陨石撞击早已变得千疮百孔,甚至可以说整个月球的地壳已经是完全碎裂的了,那为什么撞击最多才能产生20公里的坑呢?这是不是意味着月球地壳下20公里左右真的有一曾坚硬的金属呢?

该小组用计算机模拟出了单个陨石撞击月表的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不论撞击物的大小和撞击速度是多少,都可以把月球的地壳撞成“米”级碎片,并使百公里范围内的地壳碎裂。

模拟显示,如果有一个1公里大小的陨石撞击月表,会将月表以下20公里深的地壳撞碎,碎裂范围在40公里左右,而10公里大小的陨石撞击月表时,产生的撞击深度和1公里陨石撞击的深度一样,都是20公里左右,但是碎裂范围会大幅度上升,达到300公里。

因为这个实验结果太过于惊人,所以研究人员也怀疑月球的地壳由于长期被大大小小的陨石不间断的撞击,已经完全破碎,所以月球的岩石孔隙度会比较大,地壳的密度会比较小。

虽然地壳已经成碎片,但是这些碎片依然互相连在一起,也就意味着月球月表以下,20公里以上的这部分区域已经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米”级,是细碎的风化层,中间则是抛射层,是由大大小小的陨石撞击抛射物组成,最下面的那层最厚,组成物大多为陨石撞击后没有抛射出去的陨石碎片。

如果罗德岛布朗大学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没有问题的话,那月球地壳下面20公里处是否真的如部分人猜测的那样有个厚厚的金属层呢?

如果金属层真的存在,那么人类也许就该重新审视这颗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天体了,并且还会推翻人们的许多认知,比如外星文明是否存在。

或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月球隐藏的秘密终究会被我们完全揭开,而这一天相信可能并不遥远。